51配资网
“别看我们好像付出了,但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每次看到孩子们的反馈,我都觉得无比幸福,选择了,认定了,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王绥锋
成都,是一座被烟火气浸透又充满无限包容的城市。街头巷尾的火锅店,食客们围坐一桌,手中的筷子在翻滚的红油锅里起起落落,欢声笑语与火锅的咕嘟声交织在一起,市井的喧嚣与生活的温情在这里完美融合。
这里的人们热情似火,却又包容似海,他们怀揣一颗赤诚的心,在生活的角落传递着爱与温暖,正是这样有着“海纳百川”般的城市气质,公益的根系能够穿透石板路缝隙,在这片巴蜀大地上野蛮生长。
“绥锋大哥,我们又见面了!”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正是来自成都的月捐人——王绥锋。上个月的探访中,工作人员又久违的见到了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瘦削的身材,大步流星地走在山间地头,精气神丝毫不输年轻人。
加油月捐人:王绥锋
这位见证项目成长与变迁的“老月捐人”,从2014年至今,已经连续月捐了11年,累计结对了46个乡村孩子。这11年里,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远方的乡村孩子,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总能见到他的身影。到现在,他每个月仍然固定结对关爱15位乡村孩子。于工作人员而言,绥锋大哥早已如同家人一般,我们在公益的漫漫长路上彼此支撑、携手同行。
同样,王绥锋对他结对的孩子也是当作家人看待。“亲爱的小侄”,是他给孩子们的专属昵称,“有这个缘分,那我们就是一家人。”
十年光阴,王绥锋陪伴并见证他的“小侄”们健康长大,升入初中。但他仍不满足,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他说:“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可以结对100个孩子!”
01
走过黑夜的人51配资网
更懂如何点亮别人的灯
“走过黑夜的人,更懂如何点亮别人的灯。”王绥锋生长于山东枣庄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家里非常穷,父亲便是这个家唯一的“顶梁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独自撑起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艰难地供着兄妹三人上学。
学校在离家十多里之外,那是一条漫长且艰辛的求学之路,王绥锋每天都要跑步上下学。班里谁有了“大金鹿”牌自行车会成为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放学了他和同学一起追在自行车后面奋力奔跑,梦想着能有一辆自行车该多好,哪怕只是坐一下也很幸福。然而现实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幻想。他只能匆匆收起心中那转瞬即逝的幻想,加快脚步赶回家,喝上一瓢凉水就急忙钻进庄稼地里干活。夏天毒辣的太阳烤得脸生疼,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他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放学了就舒舒服服在家写作业。
带着这样的决心,王绥锋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0年他和哥哥分别考上了大学。去外地上大学前,小姨把兄弟俩叫来,一人给了十块钱,王绥锋攥着那十块钱,心中五味杂陈。农村的孩子人穷志不短,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再次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但这回是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回报帮助过他的人。
时光匆匆,二十年转瞬即逝,如今的王绥锋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已然成为了一名国企职工,曾经童年的贫寒生活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火苗,长大后,他毅然决然地想要将这份希望和炽热传递给更多的人。
心存感恩的王绥锋
想守护更多与自己经历相同的孩子
02
11年结对46个孩子
传递善意成为呼吸般的本能
工作后的王绥锋虽然能挣钱养家51配资网,但每当看到电视报道乡村孩子要赶2小时山路上学,要窝在黢黑的教室里写字,他都会代入小时候的自己。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了解如何才能帮助这些小朋友。
2014年,王绥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加油月捐”,结对了一位贵州山区的孩子。“但当时骗捐事件不少,说实话我还是挺犹豫。”直到隔年,他随其他月捐人第一次来到贵州威宁实地探访,亲眼见到了项目区学校的建设情况,看到了那些切实被帮助的孩子,之前的顾虑才终于烟消云散。探访回到家后,他立马又结对了9个孩子。
王绥锋过往参加探访的照片(左滑查看更多)
每次收到远方的孩子的成长汇报,王绥锋都会反反复复读好几遍,他不仅记得每一位结对孩子的名字,对他们的每次小变化,王绥锋也如数家珍:
阿凤进步非常大,原来考试不及格,现在能考80分了;
聪聪不仅变得更加聪明伶俐,人也开朗自信了许多;
明利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还能帮老师井井有条地管理班级;
结对孩子给王绥锋的回信
而让王绥锋念念不忘记忆深刻的,是他曾在探访活动中偶遇的一个小女孩:“她的普通话说得特别好,我们特别好奇,问她是怎么学的?”没想到孩子骄傲地回答:“加油课老师说,我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在大学大家都要说普通话,所以我要练习”,意想不到的回答,让王绥锋感动地眼圈泛红,“我当时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03
带动身边人一起月捐
爱的涟漪终成温暖浪潮
在王绥锋的影响下,儿子子鸣也在6年前成为“加油月捐人”。当时正值农历新年,正在读高二的子鸣就在父亲的鼓励下,用压岁钱加入月捐,进入大学后,他和父亲商量,将月捐金额从每月100元,一下子提到了每月1000元。目前在国外留学的子鸣,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已结对帮助近20名乡村小朋友。
月捐11年,王绥锋参加过8次探访活动,每次探访结束后他都要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好几个领导和同事也被他打动,成为了月捐人的一份子,此外他还组织同事参加善行者徒步挑战赛,去探望儿童福利院和养老院等公益活动。
王绥锋陪伴着乡村孩子成长,也见证着“加油月捐”的改变。提到这些年的改变,他说:“十年前我们去探访,到处还是泥土地。现在一进校门,崭新的跑道、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还有丰富的图书,真的跟城市学校没区别。”
而最让王绥锋感慨的,还是孩子们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记得第一次探访,他们都很害羞,看着人都躲的,现在见到月捐人,孩子们都会非常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
王绥锋把这巨大的改变归功于加油课程,“老师们不止在意学生的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在加油课上,经过培训的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鼓励内向的学生勇敢表达,久而久之,不爱说话的男孩勇敢报名了镇里的演讲比赛,还拿到了很好的名次,嘟囔着说“我不敢”的女生,也可以落落大方地讲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舞蹈家。”
加油课上,乡村孩子们可以大胆表达
如今,公益已经融入了王绥锋的生活,“别看我们好像付出了,但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每次看到孩子们的反馈,我都觉得无比幸福,选择了,认定了,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从开始到现在,王绥锋结对100个孩子的梦想依然没变。爱的计量单位不是数量,而是被照亮的瞬间——是明亮现代的图书室,是量身定制的加油课,是孩子们自信闪光的眼神,是100颗种子在春天破土时,那微弱的、却足以撼动世界的声响。
公益这条路上,王绥锋大哥不是孤独的行者,背后还有无数位像他一样的月捐家人,默默地为大山孩子送去关怀。他们之中,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中穿梭却从未忘记每个月固定的日子,为孩子们献上一份心意;已经退休的中年人,选择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支持乡村孩子的教育;更有还在上学的小朋友,拿出每年只能收到一次的压岁钱帮助和他们年龄相仿的远方小伙伴。
这些月捐家人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都同样有着一颗真挚善良的心,用行动书写着爱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这份爱与关怀不断传递,更多大山里的小苗苗定能茁壮成长,绽放出自己独有的光彩。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