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稳益配

MATTERHORN与DESTINY-Gastric04研究重磅突破,多靶点创新疗法共绘治疗新蓝图
2025年美国临床学会(ASCO)年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肿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大会汇聚了全球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围绕癌症治疗的最新突破与临床实践转化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肿瘤医学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在本届大会中,胃癌治疗领域因多项Ⅲ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的首次公布以及多个新兴靶点的最新进展集中亮相,备受瞩目。其中,Ⅲ期MATTERHORN研究(LBA5)将在全体大会上首次公布其主要终点—无事件生存期(EFS)数据,作为全球首个在胃癌围术期阶段取得阳性结果的Ⅲ期免疫治疗方案,该研究成果的发布有望为围术期免疫联合治疗确立新标准,推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革新。与此同时,Ⅲ期DESTINY-Gastric(DG)04研究(LBA4002)也将首次披露主要终点总生存期(OS)数据,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获得成功的Ⅲ期研究,其成果的公布有望打破HER2靶向治疗在晚期胃癌领域进展缓慢的瓶颈,重塑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格局。此外,HER2靶向双抗ZW25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探索也取得积极进展,其Ⅱ期研究的4年随访结果将在本次大会公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Claudin18.2靶点亦成为本届大会的焦点之一,多项相关研究集中亮相,进一步拓展了胃癌靶向治疗的策略与可能性。
值此契机,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解读相关研究在治疗策略革新中的关键意义,旨在助力临床医生全面理解其研究价值与转化潜力,从而推动前沿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获益与精准治疗的持续优化。
MATTERHORN研究开启可切除胃癌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新篇章
曲秀娟教授指出,对于具备手术切除机会的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仍是提高长期生存的关键策略。目前,手术联合化疗的方案依然是主要模式。基于中国人群的RESOLVE研究所验证的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在5年随访数据[1]中显示出持续的生存获益,进一步巩固了其临床价值,并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5)》中被列为Ⅰ级推荐(IA类证据);而在欧美国家,FLOT方案(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自FLOT4-AIO研究[2]验证其可延长生存以来,已成为胃癌新辅助化疗的首选方案,并在《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5)》中由Ⅱ级推荐调整为Ⅰ级推荐(1B类证据)。尽管当前围手术期化疗方案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总体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因此,亟需探索更加高效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改善生存结局。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化疗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展现出的显著疗效,其能否进一步延伸至围手术期发挥作用备受学界关注。目前,已有多项Ⅲ期临床试验被开展,包括MATTERHORN、KEYNOTE-585及DRAGON IV研究等,初步结果均显示出化疗联合免疫或靶向免疫的方案能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升级提供了积极信号。
MATTERHORN研究作为首个在胃癌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中主要终点取得阳性结果的Ⅲ期临床试验,该研究评估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FLOT方案在可切除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C/GEJC)患者围手术期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此前,该研究的两项中期分析结果已分别于2023年ESMO、2024年ASCO GI大会上以LBA形式公布,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前景[3-4]。在今年ASCO全体大会上,MATTERHORN研究(LBA5)进一步公布其主要终点EFS阳性结果,因此,该研究正式数据的披露备受期待,有望为度伐利尤单抗联合FLOT方案成为可切除GC/GEJC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提供坚实的循证支持,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根治可能性,进一步延长生存。
十余年沉寂迎来转机:DG04研究或将重塑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格局
曲秀娟教授表示,2010年ToGA研究成功确立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标准,标志着胃癌靶向治疗时代的正式开启。随后,KEYNOTE-811研究进一步推动一线格局的革新。然而,针对经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发生进展的探索接连折戟沉沙,始终未能取得积极结果,患者的治疗选择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国内尚无抗HER2靶向药物纳入二线治疗推荐,仍以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或者单药化疗为主要选择,以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化疗为代表的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中位OS不足10个月[5-6],患者的生存获益亟需进一步提高。
德曲妥珠单抗(T-DXd)作为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近年来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治疗中持续取得重要进展。基于DG系列研究所验证的优异疗效与良好安全性,T-DXd已于2024年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两种及以上方案的HER2阳性晚期GC/GEJC患者,并被《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5)》列为HER2高表达人群三线及以上治疗的Ⅰ级推荐用药。随着不断深入的探索,T-DXd正持续向更前线治疗推进。基于西方人群的Ⅱ期DG02研究首次证实了T-DXd在二线治疗中的临床获益,也进一步支持其Ⅲ期DG04研究的开展。
DG04作为全球首个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取得成功的Ⅲ期临床试验,头对头比较了T-DXd与二线标准疗法(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即将召开的2025 ASCO年会上,DG04研究将以大会LBA口头报告(LBA4002)的形式公布其主要终点OS阳性结果,备受关注。作为HER2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该研究有望打破十余年来HER2靶向治疗在晚期胃癌领域进展缓慢的僵局,推动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标准治疗格局的重塑。值得关注的是,该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的24家研究中心,也为T-DXd在国内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循证支持。
创新机制+临床实证,ZW25赋能HER2阳性胃癌一线治疗开辟新路径
曲秀娟教授表示,ZW25作为一款创新的HER2靶向双特异性抗体,能够同时结合HER2分子的两个非重叠胞外结构域(ECD2和ECD4),实现“双互补位结合”。这一独特设计赋予其多重抗肿瘤机制:既可双重阻断HER2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又能增强对HER2蛋白的结合和内化清除,激活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从而显著提升抗肿瘤效能。目前ZW25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潜力。
其中,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治疗领域,ZW25的临床研究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在一项Ⅰb/Ⅱ期研究中,ZW25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及化疗作为一线方案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2022年ASCO大会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7],客观缓解率(ORR)为75.8%,疾病控制率(DCR)为100%;2023年ESMO大会进一步披露数据显示,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达22.8个月,显示出疗效持久[8]。此外,在另一项Ⅱ期研究中,ZW25联合CAPOX、FP或mFOLFOX化疗用于HER2阳性GC/GEJC的一线治疗,分别于2021年和2024年ESMO大会上展示出积极的生存获益。基于前序研究所表现出的积极结果,其Ⅲ期试验HERIZON-GEA-01(NCT05152147)顺利启动,目前已在有序推进中。
期待此次ASCO大会上,ZW25联合化疗用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Ⅱ期研究(摘要号:4013)带来积极结果,从而为该领域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的循证依据。
Claudin18.2激活多路径布局,驱动胃癌治疗模式革新
曲秀娟教授表示,Claudin18.2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肿瘤靶点,因其在胃癌及胃食管交界癌中的特异性表达,正成为多技术路径布局的重点。在一线治疗中,Claudin18.2单抗联合化疗及PD-1抑制剂的方案已在早期研究中展现出鼓舞人心的疗效,多个Ⅲ期临床试验正稳步推进。对于后线治疗,已有多款Claudin18.2 ADC药物凭借其在前期试验中展现的可控安全性与明确的初步疗效,推进了Ⅲ期临床研究的进行,进一步夯实了Claudin18.2在复发/难治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此外,Claudin18.2双抗和CAR-T细胞疗法虽仍处早期探索,但初步数据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有望拓展精准治疗新路径。
基于SPOTLIGHT和GLOW两项Ⅲ期研究的积极结果,2025年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已将FOLFOX/XELOX联合佐妥昔单抗用于HER2中/低/不表达、Claudin18.2阳性胃癌的治疗提升为Ⅰ级推荐(1A类证据)。不仅如此,指南也首次将Claudin18.2检测的推荐等级从以往的Ⅱ级提高至Ⅰ级,充分肯定了其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对于Claudin18.2的检测,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大规模、规范化开展仍面临着挑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检测抗体的选择和阳性定义尚未统一,检测流程及病理判读标准亟需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检测报告格式和内容标准不一,影响结果的可对比性;在标本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多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顺序;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中Claudin18.2表达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动态监测对后线治疗策略的指导意义,均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值得期待的是,在即将召开的ASCO年会上,围绕Claudin18.2靶点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再次亮相,有望带来突破性进展,推动该靶点从临床探索加速迈向广泛临床应用,进一步丰富个体化治疗的可选策略,更好地满足胃癌患者多样化的治疗需求。
总结
2025年ASCO年会胃癌研究亮点频出,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迎来关键突破,MATTERHORN研究首次证实免疫联合化疗在围手术期改善EFS,有望改写可切除胃癌标准治疗。与此同时,DG04研究实现T-DXd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的Ⅲ期突破,填补了国内长期无抗HER2靶向作为二线治疗标准的空白。ZW25则凭借创新机制在一线治疗中展现出持久疗效稳益配,进一步丰富HER2靶向策略。新兴靶点Claudin18.2多路径探索提速,精准治疗版图持续扩展。展望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循证证据的积累,胃癌治疗正加速迈向疗效最大化与生存质量双提升并重的精准化、个体化新时代。
专家简介

曲秀娟 教授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
辽宁省肿瘤药物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副会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专委会常委(内科学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理事
CSCO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胃癌、免疫专家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主持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自然6项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JCOMolecular CellAdvanced Sci等杂志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00余篇
医学界肿瘤领域
参考文献:
[1]Zhang X, Liang H, Li Z, et al. Peri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adjuvant oxaliplatin with S-1 versus adjuvant oxaliplatin with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undergoing D2 gastrectomy (RESOLVE): final report of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J]. Lancet Oncol, 2025 Feb 11:S1470-2045(24)00676-4.
[2]Janjigian Y Y, Al-Batran S E, Wainberg Z A, et al. LBA73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to durvalumab plus 5-fluorouracil, leucovorin, oxaliplatin and docetaxel (FLOT) in resectable gastric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GC/GEJC): Interim results of the global, phase III MATTERHORN study[J]. Annals of Oncology, 2023, 34: S1315-S1316.
[3]Janjigian Y Y, Al-Batran S E, Wainberg Z A, et al.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 to 5-fluorouracil, leucovorin, oxaliplatin and docetaxel (FLOT) with or without durvalumab (D) in resectable gastric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GC/GEJC): Subgroup analysis by region from the phase 3,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ATTERHORN study[J]. 2024.
[4]Al-Batran S E, Homann N, Pauligk C, et al.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with fluorouracil plus leucovorin, oxaliplatin, and docetaxel versus fluorouracil or capecitabine plus cisplatin and epirubicin for locally advanced, resectable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FLOT4): a randomised, phase 2/3 trial[J]. The Lancet, 2019, 393(10184): 1948-1957.
[5]Wilke H, Muro K, Van Cutsem E, et al. Ramucirumab plus paclitaxel versus placebo plus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RAINBOW):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4 Oct;15(11):1224-35.
[6]Xu RH, Zhang Y, Pan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ekly paclitaxel with or without ramucirumab as second-lin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RAINBOW-Asia):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 Dec;6(12):1015-1024.
[7]Lee K W, Bai L Y, Jung M, et al. Zanidatamab (zani), a HER2-targeted bispecific antibody,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chemo) and tislelizumab (TIS) as first-line (1L) therapy for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HER2-positive 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G/GEJC):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 phase 1b/2 study[J]. 2022.
[8]Lee K W, Bai L Y, Jung M, et al. Zanidatamab (zani) plus chemotherapy (chemo) and tislelizumab (tis) as first-line (1l) therapy for patients (pts) with advanced HER2-positive (+) gastric/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 (GC/GEJC): updated results from a phase Ib/II study [abstract no. 1518P][J]. Ann Oncol, 2023, 34(Suppl 2): S855-S856.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